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已成为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及院内感染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易导致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扩散,并引发院内感染。抗生素滥用会加重重症患者合并病原菌感染情况,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据统计,呼吸道感染中有20%~30%由细菌引起,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家庭、社区以及医院中。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肺部感染、脑膜炎、创伤感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危害免疫力弱、使用各种侵入性操作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可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鲍曼不动杆菌由于具有较强的附着能力,已成为医院感染中检出率位列第四的病原体,并且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渐增高。实时监控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芍药苷作为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芍药苷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此外,芍药苷还表现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目细菌的抑制作用。目前关于芍药苷对鲍曼不动杆菌抑制效果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芍药苷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机制,为开发新的抗感染剂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科分离筛选出的编号为23091779的病原菌为研究对象,所选的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所用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为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1492R:5'-TACCTTGTTACGACTT-3'。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药敏性试验鉴定该菌株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1.2试剂
芍药苷(购自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养琼脂培养基(购自沈阳彦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肉汤培养基(购自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购自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标本采集与培养
采集呼吸科患者的痰液、灌洗液以及咽拭等,排除同一就诊时期同一患者分离出的相同病原菌。将采集的标本接种至固体培养基上,采用分区划线方法分离培养纯种病原菌,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18~24 h。
1.3.2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
通过芬兰Bioscreen C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性试验。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质控菌株均购自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1.3.3菌株复苏和培养
取−80℃冻存的编号为23091779的鲍曼不动杆菌试纸片,用无菌镊子夹取试纸片置于5 mL肉汤培养基中,37℃,200 r/min摇床培养过夜;吸取100μL菌液加入营养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用涂布棒均匀地将菌液涂满整个平板,形成菌苔后进行分区划线直至分离培养出单菌落。
1.3.4药液制备
将芍药苷溶解于DMSO至质量浓度为50 mg/mL制成母液,再用肉汤培养液稀释母液至芍药苷浓度为0.6 mg/mL备用。
1.3.5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芍药苷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和MBC。设计三个不同浓度致病菌测试组,即浓度为1×106 CFU/mL、1×107 CFU/mL、1×108 CFU/mL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液。每个测试组中加入100μL鲍曼不动杆菌菌液至96孔板中,再加入100μL芍药苷稀释液(芍药苷母液稀释至原体积的2、4、8、16、32、64、128倍);采用100μL 1∶128稀释的芍药苷药液+100μL肉汤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100μL肉汤培养液+100μL鲍曼不动杆菌菌悬液作为阴性对照。装有混合菌液的96孔板置于37℃细菌培养箱中培养24 h。培养后的菌液取100μL,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计算无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MIC。将未长菌的培养液移种到营养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当生长出的菌落数量少于10 CFU即MBC。
相关新闻推荐
1、预测植物-微生物共同驱动生态功能的潜力、协同调控土壤碳氮动态的生态机制
3、烟草青枯病菌的生长曲线及对不同复合药剂的敏感性测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