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讨论
人体呼吸道是除肠道外第二大微生物群落聚集地,其主要功能是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和维持微生态平衡,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由于呼吸道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常受到病原体侵袭,从而引发炎症性疾病。据统计,近三成的呼吸道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以及革兰阴性杆菌如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近年来,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呼吸科致病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部分医疗工作者及患者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盲目性,缺乏对抗生素抗菌谱、抗菌机制、治疗周期以及联合用药策略的深入了解,从而导致了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其次医院环境尤其是医院污水中抗生素的浓度较高,特别是头孢氨苄、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四环素和诺氟沙星等抗生素的含量尤为显著。患者的排泄物、医疗废弃物以及使用后的抗生素药物是医院污水中抗生素含量升高的主要污染源。本研究显示,革兰阳性菌共分离获得417株(16.02%),革兰阴性细菌共分离获得1646株(占63.15%),真菌共分离获得543株(占20.83%)。检出率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热带假丝酵母。本研究结果与耿大升等所报道的呼吸科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相似,但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显著升高。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呼吸科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远高于其他病原菌的检出率。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表现出耐药,耐药率超过95%。
芍药苷是白芍、赤芍等芍药属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芍药苷作为一种活性成分,在抗菌、消炎、镇痛、抗氧化、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芍药苷通过阻止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由二聚体变为七聚体而破坏了α−毒素的成孔能力,从而有效治疗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研究表明,芍药苷能够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生物被膜形成以及相关毒力基因(pelA、pelB、phzA、lasB、lasR、rhlA、rhlC)的表达。芍药苷通过激活pmk-1、egl-1和bar-1基因的表达,减少铜绿假单胞菌在线虫肠腔内的蓄积和生物被膜的形成,延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线虫的寿命。研究表明,芍药苷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显著降低大肠埃希菌感染后HD11细胞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M1型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IL-12、iNOS、CD86)和趋化因子(CXCL8、CXCL12、CCL1、CCL5、CCL17)的表达水平。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对分离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23091779进行了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生素均表现出耐药;随后本研究显示芍药苷对鲍曼不动杆菌23091779具有抑制作用,MIC和MBC分别为75μg/mL和150μg/mL;最后,本研究发现芍药苷能够显著抑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生物被膜形成和促进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外渗。然而,我们的研究还不够完善,需要对芍药苷抑制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机制和耐药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还需要进行动物和人群试验,更加充分证实芍药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呼吸系统感染主要涉及革兰阴性菌及其耐药性问题,当前形势严峻,需引起高度关注。应建立实时耐药性监测数据网络,以便及时掌握耐药性监测数据,从而实现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化和精准化,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在院内的传播。此外,芍药苷能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降低耐药性问题。利用传统中医药中的活性物质芍药苷,作为后抗生素时代的一种策略,可以有效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从而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