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痘病毒科(Poxviridae)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通常以皮肤出现结节样病变为特征。LSDV可感染各种牛,发病严重情况与牛的健康状况和品种有关,一般泌乳期奶牛症状较为明显。牛感染后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不愿活动,皮肤会出现结节并有可能溃烂;母牛产奶量减少或者流产,公牛可能不育。该病最早发现于非洲,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东地区,近年来传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2019年该病在我国新疆边境地区被首次确诊,目前我国多个省份报告疫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规定需要通报的疫病,也是我国二类动物疫病。疫苗免疫是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预防措施,常见的疫苗类型有同源性疫苗(LSDV弱毒活疫苗、灭活苗)、异源性疫苗(山羊痘疫苗、绵羊痘疫苗)。对大多数疫病而言,免疫抗体水平是评价免疫效果的参考指标,但该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行Meta分析研究。


Meta分析是指收集多个独立研究结果的数据,通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最后估计出某一干预措施的效果,该方法旨在获得更可靠的结果。在疫苗评价方面,Meta分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该方法在兽医领域应用得较少。本文将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此前报道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免疫抗体监测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


检索用的中文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用的中文数据库为:PubMed、Web of science,发表文献时间截至2023年7月。


1.2检索策略


中文数据库的检索策略为【(“牛结节性皮肤病”或“牛结节疹”或“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和(“免疫”或“抗体”)】。英文数据库的检索策略为【(“Lumpy Skin Disease”)and(“Immunization”or“Antibody”)】。


1.3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文献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如下:1)从建库至2023年7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2)文献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种品种、地区、年龄的牛;3)干预措施为LSD疫苗接种,疫苗类型和疫苗生产厂家不限;4)主要的结局指标是接种疫苗后的抗体阳性率;5)结局指标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中和试验(VNT)、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T)等。


1.3.2文献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如下:1)与牛接种LSD疫苗无关的文献;2)缺乏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的文献;3)缺乏可量化的原始数据的文献;4)数据质量不高或存在前后矛盾的文献。


1.4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


1.4.1质量评价


以Khambalia和Seen提出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按照以下评价标准打分:1)随机抽样,具有很大样本量(≥1 000)的文献评分为1分;2)随机抽样,样本量较大(≥100)的文献评分为2分;3)随机抽样,样本量较小的文献评分为3分;4)非随机抽样,但样本量较大(≥100)的文献评分为4分;5)非随机抽样,且样本量较小的文献评分为5分。分值范围为1~5分,其中5分为文献质量较差,3~4分为质量中等,1~2分为质量较高。


1.4.2数据提取


采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摘录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数据摘录的内容包括文献的题目、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发表刊物、干预措施、免疫地点、检测方法、采集样本量、结局指标等。


1.4.3统计分析


对数据信息初步整理,采用RStudio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和I2值判断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当I2≥5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疫苗类型进行Meta分析,对养殖环境和检测方法进行亚组分析,分别估计抗体阳性率。采用漏斗图、Egger检验评价纳入文献的潜在发表偏倚。所有的检验中,当P<0.05时判断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新闻推荐

1、​不同调节剂作用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生长曲线的变化

2、新型靶向抗癌药HDAC抑制剂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选择性凋亡——材料与方法

3、低温冷藏,食品中的微生物能被冻死吗?

4、皮肤上的微生物有哪些?化妆品对皮肤微生物的影响

5、肠道微生物群的磷脂代谢产物可促进缺氧诱导的肠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