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酶敏感性


如图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代谢物经过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圈直径显著下降(P<0.05),抑菌活性分别丧失了6.8%、4.93%。说明植物乳杆菌代谢物对液化沙雷氏菌SCB2649菌株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中,存在对蛋白酶敏感的抑菌物质,推测为蛋白或肽类物质,但蛋白酶处理后其相对抑菌活性仍>90%,说明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非蛋白类的其他物质。

图2酶处理对SCB2505代谢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SCB2505代谢物经过氧化氢酶处理后抑菌圈直径显著下降(P<0.05),抑菌活性丧失了6.16%,说明SCB2505代谢物对液化沙雷氏菌SCB2649菌株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中,存在过氧化氢,但过氧化氢酶处理后其相对抑菌活性仍>90%,说明其中含有过氧化氢,但该物质并非主要抑菌活性物质。可见,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均能影响SCB2505代谢物对指示菌的抑菌活性,但处理后相对抑菌活性均大于90%,由于蛋白类和过氧化氢对高温较为敏感,这可能是代谢物在热稳定性测试中抗菌活性部分丧失的原因。


2.3.3 pH敏感性


如表3所示,与不调节pH的代谢物(CK组)相比,将pH值调整为3.0时代谢物抑菌效果最强,且显著优于CK组(P<0.05),而pH值为5.0、7.0、9.0时,代谢物对液化沙雷氏菌SCB2649菌株均不显示抑菌能力。可见,pH对植物乳杆菌SCB2505代谢物的抑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且随着pH降低,抑菌活性上升,说明该菌株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在抑菌活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有机酸和氢离子浓度在抑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表3 pH对植物乳杆菌SCB2505代谢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注:采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抑菌效果的显著性差异(P<0.05),以*表示;“-”表示没有出现抑菌圈。


2.3.4乳酸验证试验


由表4可知,植物乳杆菌SCB2505代谢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达到(18.75±0.11)mm(A)。MRS液体培养基(E)不具有抑菌活性,但用乳酸将MRS调至与A组相同的pH(B)时,抑菌圈直径达到(15.37±0.24)mm,其抑菌活性大大提高,与对照组(A)比较相对抑菌活性为81.97%。但是,与A组(植物乳杆菌SCB2505代谢物组)相同pH的乳酸水溶液(C)不具有抑菌圈,而添加与B组相同乳酸添加量的水溶液(D)抑菌圈直径达到(14.73±0.37)mm,与B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中酸性环境下,氢离子浓度(即pH值)并不是影响代谢物抑菌活性的主要原因,其抑菌活性主要是乳酸所起的作用。在相同pH值下,低浓度的乳酸水溶液不具有抑菌活性,而在MRS体系中,由于乳酸与MRS中的缓冲物质中和,导致乳酸根离子累积,随着pH下降,氢离子与乳酸根离子反应形成未解离的乳酸,乳酸浓度超过阈值,从而使其产生抑菌活性。据报道,未解离的乳酸具有亲脂性,能过穿过细胞膜,在细菌内释放氢离子,降低细菌内pH值,进而影响细菌的生长速度。此外,乳酸还可以通过破坏酶、抑制蛋白质合成、中断营养吸收、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亚结构和功能来影响细胞代谢,破坏细胞生长。

表4不同情况下乳酸对指示菌抑菌效果对比实验结果图


注:A-未处理的代谢物溶液(pH=3.54);B-乳酸处理的MRS;C-乳酸溶液(pH=3.54);D-与B等量乳酸的水溶液(pH=2.32);E-未处理的MRS;采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A)的显著性差异(P<0.05),以*表示,“-”表示没有出现抑菌圈。


结合2.3节对抑菌物质的分析,推测植物乳杆菌代谢物中的乳酸为主要抑菌物质,过氧化氢、细菌素则发挥协同作用,且其需要在酸性(pH<5.0)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抑菌活性。


2.4 SCB2505代谢物对液化沙雷氏菌SCB2649菌株生物被膜的影响


生物被膜是由细菌或真菌分泌的一层能包裹自身群落的外膜,由胞外聚合物组成。其成分复杂,能够保护膜内菌体抵御外界环境变化及一些抗生素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如图3所示,当代谢物浓度在0.5 MIC时,抑制率为17.29%;浓度在1.0 MIC时,抑制率为68.50%,与0.5 MIC组相比,生物被膜抑制效果明显上升(P<0.05),代谢物浓度上升到2.0 MIC时,抑制率上升至为74.00%,但与1.0 MIC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植物乳杆菌SCB2505代谢物能够抑制指示菌生物被膜生成,且呈现一定的梯度依赖关系,但代谢物浓度上升到1.0 MIC后,抑菌效果基本不变。

图3 SCB2505代谢物对液化沙雷氏菌SCB2649菌株生物被膜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相关新闻推荐

1、新疆石河子驴源马链球菌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及消毒剂敏感性研究(三)

2、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重组鸭肠炎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稳定性研究(三)

3、龙陵黄山羊成纤维细胞系制备方法、生长曲线测定(二)

4、一种新型复合碘消毒液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实验研究

5、不同浓度二氧化氯对果胶杆菌生长曲线、存活率的影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