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掌握河南省当前PED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趋势、病毒生物学特性,并为新型高效疫苗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0年至2021年底在河南省范围内采集499份仔猪腹泻病料,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病毒体外复制动态(生长曲线)测定及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免疫效果评价。


结果显示,499份样品中PEDV阳性162份,阳性率为35.2%。对其中21株流行毒株S基因测序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6.9%~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5.2%~100%,均属于GIIb进化群,且S蛋白存在7处规律性新突变。成功分离获得两株强毒株CHHNKF03和CHHNPDS01,全基因组分析显示其与国内近年流行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5.6%~98.7%,亦归属GIIb群。病毒体外复制动态测定(生长曲线)显示,CHHNKF03株在感染后24小时达到病毒滴度峰值(10⁶.⁰TCID₅₀/0.1 mL),而CHHNPDS01株在30小时达峰(10⁵.⁸TCID₅₀/0.1 mL),提示两株病毒复制动力学存在差异。基于CHHNKF03株研制的灭活疫苗经优化培养条件(MOI=0.01,收毒时间24 h)、灭活工艺及Freemix水性佐剂筛选后,免疫妊娠母猪可诱导良好免疫应答,仔猪攻毒保护试验显示免疫组保护率达80%,显著高于商品化疫苗组(60%)和对照组(20%)。本研究系统揭示了河南地区PEDV流行毒株的遗传演化特征与体外复制规律,为PEDV的精准防控及新型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与实践基础。


1.引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α冠状病毒属,自2010年以来在我国广泛流行,尤其是GII型变异毒株的出现导致原有疫苗保护效果下降,疫情反复爆发。河南省作为我国生猪养殖大省,PED疫情形势严峻。为应对病毒持续变异带来的防控挑战,亟需掌握本地流行毒株的遗传特征、复制能力及致病性,并基于当前流行株开发高效疫苗。


本研究聚焦河南省PEDV流行现状,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流行率,分离鉴定代表性毒株,重点分析其体外复制动态(生长曲线),并基于分离株开展灭活疫苗研制与免疫效果评估,旨在为PED的科学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储备。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设计流程


实验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腹泻病料→RNA提取→RTPCR检测→S基因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


2.病毒分离鉴定与全基因组测序:PEDV阳性样品接种Vero细胞盲传→CPE观察→RTPCR与IFA鉴定→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滴度测定与生长曲线构建→全基因组测序与进化分析→仔猪回归试验验证致病性;


3.灭活疫苗研制与免疫评价:优化病毒培养条件→灭活工艺验证→佐剂筛选→妊娠母猪免疫→仔猪攻毒保护试验。


2.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采集2020–2021年河南省499份仔猪腹泻病料,提取RNA后采用RTPCR扩增PEDV N基因进行筛查。阳性样品进一步扩增S基因并测序,选取21株进行同源性比对与系统发育分析。


2.3病毒分离与鉴定


将RTPCR阳性病料接种于Vero细胞,连续盲传至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包括细胞圆缩、聚集、融合形成合胞体等。收获病毒液后进行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形态。


2.4病毒滴度测定与生长曲线构建(重点)


2.4.1 TCID₅₀测定


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₅₀)。将分离株CHHNKF03和CHHNPDS01进行10倍系列稀释,接种6孔板Vero细胞,每孔0.1 mL,设8个重复,37℃培养5天,观察CPE。计算结果显示:


CHHNKF03株TCID₅₀=10⁵.⁵/0.1 mL


CHHNPDS01株TCID₅₀=10⁵.⁰/0.1 mL


2.4.2病毒体外复制动态测定(生长曲线)


为明确两株病毒的复制动力学特征,进行生长曲线测定:


将CHHNKF03和CHHNPDS01株以MOI=0.01接种Vero细胞(6孔板);


分别于感染后6 h、12 h、18 h、24 h、30 h、36 h收集病毒液(含上清与细胞);


每时间点做3个重复,冻融3次后测定病毒滴度(TCID₅₀/0.1 mL);


绘制病毒滴度随时间变化的生长曲线。


2.4.3不同感染复数(MOI)与收毒时间优化


为后续疫苗生产优化工艺,进一步研究CHHNKF03株在不同MOI(0.002、0.006、0.01、0.03、0.1)下的复制动态,于感染后6–36 h每隔6 h收毒测滴度。


2.5全基因组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


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全基因组并测序。利用MEGA软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参考GenBank中52株国内2011–2019年流行毒株序列。


2.6灭活疫苗研制


病毒培养条件优化:比较不同MOI与收毒时间对病毒产量的影响;


灭活工艺:采用BEI(2溴乙基异氰酸酯)或甲醛灭活,验证灭活彻底性;


佐剂筛选:测试Freemix、油佐剂、铝胶等不同佐剂配苗后的免疫效果;


免疫程序:妊娠母猪产前40天和20天各免疫一次,每次2 mL;


攻毒保护试验:仔猪出生后7日龄口服强毒攻击,观察临床症状与死亡情况,计算保护率。



相关新闻推荐

1、牛月形单胞菌分离培养方法及生长曲线绘制

2、皮肤上的微生物有哪些?化妆品对皮肤微生物的影响

3、基于水分活度控制非无菌制剂中常见的微生物一一枯草芽孢杆菌生长(一)

4、低温改良气调包装半加工菜贮藏特性研究

5、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核酸类型、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