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讨论
LSD最早于1929年在赞比亚被发现,随后在数十年间迅速蔓延,2019年中国在新疆伊犁地区确诊了首例疫情。接种疫苗是国内外通用的预防手段。由于LSDV和羊痘病毒遗传关系很近,病毒间具有抗原同源性和交叉保护性,同源的LSD疫苗和异源的羊痘疫苗都可以用于该病的预防。
Meta分析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二次分析方法,能够科学地反映同一问题的研究结果,近年来在多个学科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应用此方法分析LSD免疫抗体监测,共纳入24篇文献。部分文献样本量较少,文献质量不高,导致文献间的异质性较高,但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移分析显示结果稳定、无发表偏移,因此结果仍较为可信。
本研究按养殖环境对文献进行亚组分析,比较自然环境下和实验室环境下的免疫抗体水平,发现不同环境间无显著性差异(P=0.84>0.05),养殖环境不是免疫抗体水平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对比其他文献,部分自然环境下接种羊痘的文献数据准确性较低:一些接种羊痘疫苗的文献作者未参与疫苗接种,未能详细描述疫苗接种过程,一些样本为注射疫苗前采集,导致检测样本时作为已接种疫苗样本;部分疫苗接种人员未按照疫苗接种说明书的接种步骤进行操作,或者未正确对牛进行保定,疫苗未接种于合适部位,接种量低于要求;一些疫苗在接种时由于保存不当,存在失效可能,以上原因均影响疫苗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比较自然环境下(P=0.75>0.05)和实验室环境下(P=0.87>0.05)分别接种羊痘疫苗和LSD疫苗的牛免疫抗体水平,发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按检测方法分类对文献进行亚组分析,比较VNT和ELISA检测接种疫苗的牛血清(P=0.40>0.05)、VNT(P=0.12>0.05)和ELISA(P=0.39>0.05)分别检测接种羊痘疫苗和LSD疫苗的牛血清,发现不同检测方法间无显著性差异,检测方法变量不是牛免疫抗体水平异质性的主要来源。按ELISA试剂包被抗原不同进行分析,比较LSDV包被抗原与羊痘病毒包被抗原的检测结果,发现不同ELISA包被抗原间无显著性差异(P=0.49>0.05);接种羊痘疫苗时,LSDV包被抗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高于羊痘病毒包被抗原;接种LSD疫苗时,羊痘病毒包被抗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超过80%。本研究结果基于对纳入文献数据的分析,缺少对照试验验证,有研究发现,以VNT结果为金标准,使用羊痘病毒包被抗原的ELISA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1%和87%,因此需要对照试验以验证结果。
结合以上亚组分析结果,排除本研究中养殖环境和检测方法对牛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发现接种LSD疫苗比接种羊痘疫苗具有更高的免疫抗体水平。比较接种LSD减毒活疫苗和LSD灭活疫苗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发现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9>0.05)。
由于纳入文献在试验方法和试验材料上具有差异,因此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试验背景信息不详,一些研究并非在严格的实验室屏障环境下进行,可能存在感染引起的抗体阳性情况;二是不同文献的样本检测时间不同,大多文献采集时间集中在免疫接种21 d至1个月之间的时间段;三是疫苗的生产单位不同,生产过程的差异可能导致疫苗效果产生差异。这些因素的差异均会影响LSD的检测结果,也是导致本研究数据异质性较高的可能原因。
4结论
开展免疫接种是预防LSD的重要措施,因此有必要开展免疫效果评估工作。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发现,无论是同源疫苗(LSD毒灭活苗、减毒活疫苗)还是异源疫苗(山羊痘疫苗、绵羊痘疫苗),产生的免疫抗体水平总体不高,群间差异较大。提示基于现有检测方法的抗体监测可能不太适用于免疫效果评估,需要改进为敏感性更高的抗体监测方法。
相关新闻推荐
1、江米酒曲中高产凝乳酶菌筛选、生长曲线及凝乳活力及蛋白水解活力测定(三)
2、测定代表性排放路径等级下噬藻体生长曲线、感染力指标——讨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