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皮肤表面积平均有30 m2。这么大面积的皮肤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栖息着数万亿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皮肤细胞、免疫成分和结构屏障相互作用,对于皮肤稳态、免疫防御和防止病原定植至关重要。


一旦微生物的生态失调,有害细菌就会增殖,这和多种皮肤病的发生有关,包括痤疮、湿疹、牛皮癣和酒渣鼻等。


皮肤微生物:成分和多样性


皮肤微生物群,是人体仅次于肠道微生物群的第二大微生物群,在皮肤2~3毫米厚度内,发现了1200多种微生物。


皮肤的细菌密度仅次于肠道,每平方厘米约有104至106个细菌,共有200多个属,18个门。


其中4个门占主导地位:放线菌门(51.8%),包括微球菌、丙酸杆菌;厚壁菌门(24.4%),包括葡萄球菌、乳酸菌;变形菌门(16.5%),包括副球菌、血红杆菌和鞘脂单胞菌属;拟杆菌门(6.3%),以牙龈卟啉单胞菌、普雷沃氏菌为代表。


此外,多达4.2%的皮肤微生物由古细菌组成,其中优势菌群是拟古菌门。


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中还存在多种多样的真菌,包括马拉色菌属、曲霉属、枝孢霉属、蒺藜孢属、瓶霉属、隐球菌属、红酵母属、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酵母菌属、白色念珠菌以及表皮癣菌属等。


关于病毒或噬菌体,皮肤可携关于病毒或噬菌体,皮肤上可以寄居的有传染性软疣病毒、Merkel细胞多瘤病毒(MCPyV)、甲型乳头瘤病毒、猿猴病毒、家蟋密瘟病毒(AdDNV)、放线菌噬菌体、丙酸杆菌噬菌体、人多瘤病毒HPyV7、链球菌噬菌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噬菌体、肠杆菌噬菌体等。


影响皮肤微生物的因素


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的复杂器官。


最外层的表皮主要由角化细胞组成,位于其下方的真皮含有结缔组织、血管、神经,以及毛囊和汗腺等皮肤附属结构。


最深层的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为身体提供保温和机械保护。


从位置上,人的皮肤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油性/皮脂腺(即前额,上背部和鼻子);(2)干燥区域(即前臂和下背部);(3)潮湿的区域(即腋下,膝盖后背,鼻孔和腹股沟)。


结构和位置的不同,造成了皮肤水分、温度和皮脂产生等环境因素的差异,进而又导致皮肤微生物组组成的差异。


皮脂腺部位,如前额和背部富含亲脂性细菌,以痤疮杆菌为主,将皮脂代谢为脂肪酸,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同时维持皮肤的完整。


腋下和腹股沟等潮湿的区域含有棒状杆菌和葡萄球菌属,而前臂等干燥区域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此外,皮肤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干,减少了毛囊中脂质依赖性细菌的存在。


总之,不同的皮肤微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在组成和功能中均显着差异。这可能受微生物在营养的可用性及每个部位特有的皮肤分泌物的影响。


不同皮肤类型及微生物组成


粗糙与光滑的皮肤:粗糙的皮肤通常具有较厚角质层,特征是死皮细胞的积累和较低的水合水平,从而导致粗糙的质地;


相比下,光滑皮肤的细胞组成均衡,质地柔软。


粗糙皮肤常在受摩擦或环境压力区域,具有更多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它们适应外皮层中脂质和蛋白质代谢,导致死皮细胞的去除和更新。


此外,粗糙的皮肤能容纳更多细菌,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增加炎症,这也是导致皮肤敏感或异常的因素之一。与此相反,光滑皮肤往往具有更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深色与浅皮肤:人类皮肤的颜色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和分布,皮肤较深的个体具有更多的黑色素。


研究表明,皮肤的深浅也对微生物构成有影响,这可能归因于皮脂产生、水分水平和其他受黑色素含量影响的因素的变化。


油性与干燥皮肤:油性皮肤的特征是皮脂产生过多,干燥皮肤的皮脂生产不足,缺乏水分,皮肤屏障受损。由于皮脂的差异,油性和干燥皮肤的微生物组显着不同。


油性皮肤倾向于具有较高水平的痤疮杆菌,可以将皮脂代谢为自由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具有抗菌作用,从而塑造微生物的组成。油性皮肤的皮脂丰度还可以为亲脂真菌创造有利的环境。


相比下,干燥皮肤更容易被细菌定植,微生物多样性降低,更易受到刺激和炎症的影响。


出汗与不那么出汗的皮肤:腋下,手掌和脚等汗腺较高的区域出汗较多,由水,盐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汗水会产生一个潮湿的环境,影响皮肤微生物的组成。


汗水较少的皮肤往往具有较低的水分水平和不同的微生物组成。


男性与女性皮肤:男性和女性的皮肤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受激素的影响。


雄性皮肤往往更厚,且由于雄激素水平较高,皮脂产生增加为皮脂相关细菌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相反,女性皮肤通常更薄,对激素波动更敏感,尤其是与月经周期相关的激素波动。激素变化会影响皮脂产生和皮肤微生物的组成。


化妆品对皮肤微生物的影响


化妆品是日常护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成分可能会影响皮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等化妆品成分可促进特定皮肤微生物群的生长。


保湿剂中含有的脂肪可能会滋生亲脂细菌。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酯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等乳化剂或防腐剂可能通过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等有益细菌的生长破坏微生物平衡,从而导致菌群失调。


化妆品防腐剂可以通过抑制微生物生长来防止化妆品污染,但它们可能会无意中影响皮肤的天然微生物群。


皮肤自然pH值是微酸性,这对于维持皮肤屏障的完整性和支持健康的微生物组至关重要。


碱性化妆品,如一些肥皂和清洁剂,会破坏这种微妙的平衡。当皮肤pH值改变时,可能会导致皮肤微生物群失衡,可能导致各种皮肤健康问题。


化妆品中的封闭剂,如保湿剂中的封闭剂,也可能影响皮肤微生物组。


使用某些产品,包括除臭剂和保湿剂,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皮肤的分子组成和微生物群落。


所以在开发护肤品的时候要仔细考虑护肤品成分及其对皮肤天然微生物平衡的潜在影响。


相关新闻推荐

1、微酸性电解水对畜禽场环境微生物控制研究

2、影响微生物生长与死亡的因素

3、瓢儿菜采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研究

4、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相关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5、猪霍乱沙门氏菌生长曲线及合成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