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生长曲线测定


在超净台中挑取纯化后的单菌落接种于TSB液体培养基(含10µg/mL NAD溶液)中,置于37℃摇床,180 r/min培养过夜,次日按照1%比例(体积比)转接于新TSB液体培养基(含10µg/mL NAD溶液)中,再放置于37℃摇床,180 r/min培养,分别在0、2、4、6、8、10和12 h时间点取出100μL菌液测定OD600nm值。


1.2.3溶血活性测定


将无菌绵羊血按照体积比5%比例加入TSA培养基(含10µg/mL NAD溶液)中,配制绵羊血平板。挑取临床单个菌落均匀地点在培养基上,每个菌4个重复,随后将平皿倒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 h,观察是否有溶血情况以及溶血环大小。


1.2.4耐药性检测


从-20℃取出抗生素贮存液,解冻混匀后,取适量MH培养基稀释至适宜浓度。梯度稀释抗生素(第1孔200μL,其余各孔100μL MH培养基),第11孔加入菌液,第12孔为对照。每孔加入100μL菌液混匀,终浓度约5×105 CFU/mL。96孔板中,每孔中加入1×108 CFU/mL菌液100μL。37℃培养24 h后,根据2020版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中的标准,首个澄清孔抗生素浓度为MIC(最小抑菌浓度),参考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标准分析。


1.2.5大蜡螟模型初步筛选疫苗候选菌株


本研究使用大蜡螟和小鼠模型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筛选,首先用大蜡螟模型对菌株数量较多的血清1型、7型进行筛选,其他血清型菌株数量较少,直接进行后续小鼠筛选试验。将0.4~0.5 g大蜡螟幼虫分组,每组10只,注射APP血清型1型和7型菌液,设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注射剂量25μL/只,约1.0×106 CFU/只,37℃避光培养24 h,记录死亡情况(通体变黑且不动为死亡)。试验重复2次。初步筛选出毒力较强的血清1型和7型菌株。


1.2.6小鼠模型筛选高毒力疫苗候选菌株


将78只4周龄KM雌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进行感染,其中4组感染1型菌株(6×106 CFU/只),2组感染7型菌株(8×108 CFU/只),4组感染15型菌株(4×108 CFU/只),3组感染5型菌株(1×107 CFU/只)。观察3 d,统计小鼠死亡率和症状,选择各血清型毒力最强的菌株进行后续试验。


1.2.7疫苗候选菌株LD50(半数致死量)测定


将120只4周龄昆明雌鼠随机分成20组,每组6只。血清型1型菌株3-7选用1.6×107、8×106、4×106、2×106和1×106 CFU/只5个剂量进行攻毒;血清型5型菌株4-3选用4×107、2×107、1×107、5×106和2.5×106 CFU/只5个剂量进行攻毒。血清型7型菌株选用5×108、1.3×108、3×107、7.8×106和2×106 CFU/只5个剂量进行攻毒;血清型15型菌株选用1×109、5×108、2.5×108、1.3×108和6×107 CFU/只5个剂量进行攻毒。


同时设置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采用腹腔注射的攻毒方式,攻毒后观察3 d,统计死亡率,根据改进寇氏法计算LD50,计算公式为LD50=lg-1[Xm-i(∑P-0.5)](Xm—最大剂量的对数;i—组间距相邻两组对数剂量的差值;P—各组动物的死亡率;∑P—各组动物死亡率的总和)。


1.2.8疫苗候选菌株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


将候选菌株进行复苏并传代,在TS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中期,6 000 r/min离心5 min,PBS洗3次后用PBS重悬。按总体积加入0.4%甲醛溶液,于37℃180 r/min振荡灭活24~48 h。灭活后取灭活菌液进行TSA平板划线,同时进行TSB培养基液体培养,进行灭活效果检测。根据试验设定的免疫剂量(单价疫苗剂量为菌株LD100的两倍;用PBS调整浓度,与铝佐剂1∶1配比,制成灭活疫苗,置4℃保存备用。使用6周龄Balb/c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试验分组见表2。首次免疫记为第0天,第13天小鼠采血分离血清,第14天进行二免,第27天小鼠采血分离血清,第28天进行攻毒(各血清型候选菌株的LD100)。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精神状况及死亡情况。同时设置阴性对照和商品化疫苗对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商品化疫苗含有1、2、7型菌,且每种菌抗原含量均≥5×108 CFU/mL,即≥1×108 CFU/只。

表2灭活疫苗免疫程序及免疫剂量


1.2.9抗体水平检测


全菌蛋白制备:将候选菌株进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收集菌体并用PBS重悬,超声破碎后离心取上清即为全菌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后液氮速冻保存。将候选菌株的全菌蛋白用包被液包被后,ELISA板中每孔加入100μL,4℃包被过夜。弃去包被液,每孔加200μL PBST洗涤液清洗3次。每孔加入300μL脱脂乳封闭液,37℃封闭2 h。弃去封闭液,PBST洗涤液清洗3次。每个样品用PBST将其稀释160倍后每孔加入100μL,37℃孵育1 h。弃一抗,PBST洗涤液清洗3次。用PBST按1∶3 000稀释羊抗鼠酶标二抗,每孔100μL,37℃孵育1 h。弃二抗,PBST洗涤液清洗3次。每孔加入100μL TMB底物显色液,37℃避光显色20 min,用酶标仪测定OD630nm处的吸光度。


1.2.10疫苗候选株传代稳定性检测


将筛选出的候选菌株接种于TS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摇床,180 r/min培养过夜,次日按照1%比例(体积比)转接于新TSB液体培养基中,再放置于37℃摇床,180 r/min培养。12 h后按1%比例(体积比)转接于新TSB液体培养基,为传代一次,按照此操作连续传代30次,使用候选菌株的10代、20代、30代菌株分别以致死剂量感染小鼠,每组6只,观察小鼠存活情况。


1.2.11数据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均使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t检验对各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为差异不显著(ns),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P<0.001为差异极显著(***)。


相关新闻推荐

1、引起甜樱桃流胶的病原菌SXYTLJ01生物学特性研究(二)

2、细菌生长曲线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

3、新疆石河子驴源马链球菌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消毒剂敏感性研究(一)

4、砷氧化菌株在砷胁迫中生长曲线测定及重金属铜的耐受性(二)

5、怎样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