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测定野生型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耐药的以及从耐药诱导恢复敏感的3种菌株的生长曲线,探讨适应度代价对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影响。


野生型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测定


参照任慧英方法改进,在600 nm的光密度下测量LB肉汤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将敏感的C01菌株和诱导耐药的C02、C03菌株分别置于LB肉汤培养基中,37°C下分别培养0,0.5,1,1.5,2,2.5,3,3.5,4,5,6,7,8,9,12 h,然后分别测定它们的OD值,并绘制生长曲线。


药敏试验结果


野生型敏感大肠杆菌C01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而C01经短时间药物诱导后得到的大肠杆菌C02对5种药物呈现中度耐药,耐药的C02在无药环境和有敏感菌存在条件下连续传代培养得到CO3,其对5种药物的MIC值恢复至敏感性。


野生型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测定

从C01、C02、C03的生长曲线(图1)可以看出,对药物敏感的C01和C03生长趋势和速率十分相近,而对药物耐药的C02的增长率远远低于C01和C03,证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可提高细菌的适合度代价,可降低细菌的生长率。曲线


相关新闻推荐

1、脉冲光和热处理组合疗法导致枯草芽孢杆菌孢子的失活【上】

2、测定代表性排放路径等级下噬藻体生长曲线、感染力指标——讨论、结论

3、鼠伤寒沙门菌株生长曲线、毒力、在肝脾上的定殖能力(三)

4、乳酸乳球菌的包埋体系LL@Fe-TA@mGN 生长曲线测定及胃肠道抗性与体内滞留能力(三)

5、阐明脓毒症中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物的组成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二)